重走洛克路 -(木里-亚丁穿越第一季)
赵大宝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
——《天堂电影院》
这次旅行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7段路用了火车、班车、包车、马匹、双腿众多交通工具,几经周转最终顺利回到成都。也许是对雪山太过执着和向往,每次大假都选择有雪山的地方。唯一不同的是这次是两个人的旅行。当源子听说要一起旅行,如初吻般激动,一直盘算着怎么享受这次旅行。旅行达10天之久,因此只得提前请假,源子较好的工作表现也赢得了请假的机会,一切准备就绪,就差好心情了:)
这条路与两个外国人有关,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和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夫·洛克博士,一个是《消失的地平线》的作者,一个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路线。 时光荏苒,一个多世纪之后,这条路上多了一对情侣。这是一条蜿蜒于大香格里拉的路,可奉为户外经典路线。关于香格里拉,不得不提及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他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里面有关于香巴拉的详细记载,但具体的位置现在川滇两地都在争论。香格里拉主体在四川,但中甸最终被确定为香格里拉,但毋庸置疑稻城境内的三座神山是香巴拉的灵魂,以至于电影《木乃伊3》里面都牵强附会扯上香格里拉的关系。这次旅行抛开单车,虽然我和源子的A计划是单车理塘—稻城—亚丁。但最终因交通工具的问题放弃了,改反方向走木里—亚丁—稻城。
自己对这次旅途也没有太大的期望,能和源子一起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看星星、帐篷里一起听雨、朝圣三座神山、几个海子,一起在垭口的风马旗旁抛洒“龙达”,就这么期望吧,平淡中带着惊奇就足够了。
2008年9月25日夜晚
↑ 西昌是这次旅行的中转站,5611次列车载着我们两个没有车票的旅行者在夜幕的掩护下驶离成都。座位自然没有,登记卧铺票后,席地而坐。旁边坐的是来自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rich和他的两个伙伴。因为是黑夜,车内的风景要比窗外好的多。彼此攀谈,从篮球聊到美国国家地理、宗教、GPS、职业、直到我都解释不清楚的“共产主义”。Rich是一名学心理学的中学教师,在一所教会学校任教,从他的谈话中还是感觉到了他是很热爱自己的工作,虽然对他们此行的目的不明确,但从他们的眼神中感觉到,相比这里的风景,他们对彝族的文化更感兴趣。凌晨一点,卧铺有空位,两个可怜虫终于有了6个小时的睡眠。旅行开始了...
2008年9月26日
西昌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因为只是中转站,并没有过多停留,在户外用品店补充了所需的气罐,开始坐班车赶往木里县的行程。木里是一个藏族自治县,一个多民族混杂的地方,汉、藏、彝、苗、回、蒙古等共17个民族聚居。这不得不让人想到是否是战争的原因使得越来越多的民族躲到了这个世外桃源,但也正是这个偏僻的地方在很长的时期内是是相对封闭的,竟成就了西南一隅的独特美景。虽然是多民族聚居,但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独立性,山上的彝族人说的话,县城里面的汉人大多听不懂,汉族人更多的是和汉族人打交道,彝族人固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民族矛盾一点也不凸显。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地方。
↑ 离开西昌,窗外是盐源的秋色,景致已经有了有别于成都平原的景致,天变蓝了,距离盐源几十公里的地方,地势平坦,是一块高地,公路两旁的村落每家都有一个篱笆院子,白杨树挺拔伟岸,角落里种着向日葵。天悠悠的蓝,苹果压弯了树枝,简直就是东北某个屯子的翻版。万亩苹果园、波斯菊花海,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 木里崎岖的省道是用锉子在山坡上凿开的一条线。惊险与壮观并存
2008年9月27日
木里用源子的话来理解就是“这里的木头很多”。的确,木里是一个天然林覆盖率奇高的地方,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山里甚至有八个人都环抱不过来的大树,而接下来的旅行也印证了这个说法。木里是建在半山坡上县城,和我们同一天来到木里还有一队走相同路线的驴友,一行五人,提子(后来以讹传讹为“条子”)、包子、老克、阿娟、哈罗。同时到达木里,同住一个旅馆也增加了我们一起同行的可能性。与木里县旅游局苏局长交谈过后,让我们对这条路线和整个木里更加了解了。木里可以说是一个由故事组成的地方,中国版图上谁也不会留意这个森林包裹的地方,但在欧美地区,它可是赫赫有名,植物研究探险家的洛克让这里出了名。我们所走的这条路也成为“洛克路”。他共来过3次这里,因为洛克这些异乡人前两次的到来惹恕了神山。就在他们两次对雪山进行考察不久以后,神山发怒了,大量巨大的冰雹打坏了地里的青稞。贡嘎岭首匪说如果洛克胆敢再次踏进他的地盘,他就不会听从木里王的意见,执意对他们进行抢劫,并杀死他们。因此第三次洛克并没有成功,洛克一直到临终时都有第三次到亚丁考察的愿望。时间久远,很多故事流传下来但线路并不清晰。故事只能让我们对上世纪20年代发生在这里的事情有点模糊的印象,发生的事情总是通过事后的解释才变得有意义。经过最终商榷,我和源子放弃了原来的3天小转山计划,改为和他们一起走5天的大转山。
↑ 离开木里前的第一次合影 前排由左到右:大宝、源子、阿娟 后排:老克、包子、哈罗、提子
↑ 青瓦白墙,半掩于竹林间(摄于木里县城外3公里)
↑ 木里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唯一一个藏族县,车外的挂饰也独具民族特色。无论是摩托车还是货车都显得和内地与众不同。
↑ 买鸡记 “土鸡多少钱一斤?”“十五块一斤”源子觉得贵,“三十五块两斤怎么样?”“不卖不卖!”
2008年9月27日-2008年9月28日
本应该是一天的路程因为木里河上的安定桥不能通行,而不得不绕远翻山走两天的路(安定桥2008年10月10日以后通车)。客车不能通行,只得包车翻越5坐高海拔的盘山路到达目的地:东拉村-嘟噜村。这是惨绝人寰的两天,路面凹凸不平,车子走出县城20公里就坏掉,不得不转回木里修车,中途又遇到查超载的当地警察。直到太阳偏西才走出木里,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走夜路。开车的是当年在林场工作的师傅,对于窗外的林子里发生的故事了如指掌。这里地处西南林区,雨量充沛,大量的红松、杉树、白皮松在这里枝繁叶茂。所走的路就是当年林场开辟的用于运送木料的土路,因年久失修,颠簸的非常厉害。吉普车以“达喀尔汽车拉力赛”的惨状在路面上间歇性腾空。而据他讲,新车子在这里4年时间就得报废,而小轿车在这里根本无勇武之地。一路险情不断,头与车顶不断碰撞,全当车票用在了铁头功速成班报名了。
↑ 泥泞的山路,去时请做好心理准备
↑ 淘金后污浊的河水 这是一段沿着河谷逆行的路段,不远处的河谷浑浊不堪。洗金的设备在轰鸣,河谷富含黄金,属于只要简单淘洗就能得到金沙的富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江浙的老板纷纷购买设备在这里买矿区、买设备淘金。连看管设备的工人每个月都有5000元的收入,其利润可想而知。鼎盛时期,河谷中采金者达10万之众。
↑ 路边小憩
↑ 颠簸的路面让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飞出车去
↑ 阳光眷顾,停留在山谷之中
↑ 路边不一样的景色 木里境内有90%的森林覆盖率,生长着大量的云杉、冷杉、铁杉和落叶松
↑ 一段最危险的路,山体滑坡让路基高出一块,正好将车子地盘垫起。而右边就是万丈深渊。(后记:据原路返回的“哈罗”讲,这个地方回来时已经塌方,不能通行。回木里县只能绕走泸沽湖)
↑ 松树上挂满了绿箩,雾气缭绕,绿箩象幔帐一样挂满了每一棵松树
↑ 和一群山羊擦肩而过
↑ 云南堡瀑布 这个瀑布本不在我们行程上,一瞬间向车窗外瞟去,一个震撼的场景出现在眼前,“师傅,停车!”云南堡瀑布位于沙湾乡境内,这里植被保护相当完整。它海拔2750米,瀑布高58米多,在山腰,绿树掩映中,一道飞瀑如脱缰的野马冲泻而下,形成了奇特的两级飞瀑和冲天而起的漫天水雾。真是“一涧飞瀑,碎琼乱玉”。令你犹如进入了梦幻的仙景世界。水帘在20多米处的平台上,一分为二地变得轻盈飘忽,宛然而妩媚。附近的居民每年都有到此“转水”的习俗。木里另一个著名的瀑布-盖地瀑布,雄浑壮观,很可惜由于长江三峡蓄水已被永埋水下了。
↑ 云南堡瀑布2
↑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一组山村画卷,大城市里的房地产广告说的好:“独享一座森林的别墅”而这几家却享有一座瀑布。爱上了这幅美丽的画卷,而自己此时摄影的灵感留在了家里,呆呆的一幅照片真的不能表达出当时的感受
↑ 915林场招待所旁的天柱峰
↑ 雾气笼罩下的第四座高海垭口
↑ 当地,在土匪横行、冷兵器占据主导的20世纪初,巨大的碉堡是抵御土匪的有效工事,如今在和谐的社会里已经破败。当年洛克来这里也是与土匪头德拉什松彭有过多次接触。原来香格里拉也有黑社会
2008年9月29日
租马、联系村长将近上午11点的时候,大部队才开始向金矿方向进发
↑ 这应该是洛克口中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书中曾这样描述“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河谷中生产稻米,富庶并且与世隔绝。从一个西方人的角度考虑,这符合一个香格里拉的标准。
↑ 怕在路上忘了我们的名字,我们特意把名字贴在了上衣。
↑ 你可不要摔我啊~~~~~(源自和托丁的马“娜莉”)
↑ 一个马夫的象牙手镯,出价1000元问我们买不买。而关于象牙手镯的故事后面还有报道。
↑ 临行前下雨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多样性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哈罗同学因为个人原因遗憾退出了队伍,他的国庆之旅在8天的坐车中度过了。我们怀念你。在木里花75元买的一套雨衣在接下来的旅途中派上了用场。
↑ 二十分钟后,天气晴朗。太阳暴晒,我们以探险队的阵势沿着河谷朝金矿方向走去。源子的一身桃红色的T恤在天地间格外显眼
↑ 源子一路换过3匹马,这个马夫40多岁名字叫“阿兰布”,我们称他为大个子,脸上总是带着山里人的微笑。更难得的是5天时间他和我们几个男生一样,全程走下来的。
↑ 有人骑马,自然有人徒步。包子同学,你是准备炸碉堡么?
↑ 一张标准照
↑ 源子在一个垭口上的POSE呈自豪状
↑ 风马旗 蓝天 白云 典型的藏地风景
↑ 我们今天的行程是沿白水河而上。白水河也就是牛奶河也就是洛克在书中描写的“奶子河”。河水呈乳白色,沿河谷顺流而下,当时光线效果很好,微微起点风,心里痒痒的,惬意至极。
↑ 源子标准照
↑ 第三次集体照于白水河的一座桥头
↑ 雨雾笼罩下的旷野山谷
↑ 一场山雨过后,当我猛然回头时发现身后挂着两条清晰的彩虹,不尽然吼了起来,源子说我见到美景比见到美女还激动。我很欣慰...
2009年08月12日更新:朋友很羡慕我能够看到双彩虹,我很专业的给他解释两条彩虹叫做霓。但是两条都叫做霓还是另一条叫做霓就不清楚了,知识水平属于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程度。好在子曾经曰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于是刨根问底的去查找资料,下面会贴出所查找的资料。上面这张照片不知看过多少次,今天才发现,两条七色彩虹颜色方向是相反的,左边的一条是紫蓝青绿黄橙红,右边的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原因如下:
双彩虹很多时候会见到两条彩虹同时出现,在平常的彩虹外边出现同心,但较暗的副虹(又称霓)。副虹是阳光在水滴中经两次反射而成。当阳光经过水滴时,它会被折射、反射后再折射出来。在水滴内经过一次反射的光缐,便形成我们常见的彩虹(主虹)。若光线在水滴内进行了两次反射,便会产生第二道彩虹(霓)。霓的颜色排列次序跟主虹是相反的。由于每次反射均会损失一些光能量,因此霓的光亮度亦较弱。两次反射最强烈的反射角出现在50°至53°,所以副虹位置在主虹之外。因为有两次的反射,副虹的颜色次序跟主虹反转,外侧为蓝色,内侧为红色。副虹其实一定跟随主虹存在,只是因为它的光线强度较低,所以有时不被肉眼察觉而已。
↑ 当到达第一天徒步扎营点时,身后又是悬挂着一条彩虹。这就是旅行带给我们的惊奇与快乐
↑ 凌乱的扎营地 半山坪(3477M) 远处是当地藏民用夯土砌成的围墙,两块夹板,中间不断填土,再用夯锤夯实,伴随着藏族歌曲从劳作者的口中哼出,我们的确走进了田园
此日志为“重走洛克路 -(木里-亚丁穿越第一季)”请点击链接中的“ 重走洛克路 -(木里-亚丁穿越第二季)”继续浏览...
链接:
- 1
- 大宝的回复:
- 不姓李哈,也不姓包,呵呵
- 大宝的回复:
- 那就马上付诸行动吧。研究一下路书 ,上路~~~
- 大宝的回复:
- 欢迎拍砖!~~
我又回顾了你以前的游记
感觉时间过去了
你真的越来越强了
是越舍得花钱了
我又回顾了你以前的游记
感觉时间过去了
你真的越来越强了
灿烂阳光,自由生活,
让人大大地舒坦~~
一个套头 EFS 17mm-85mm 在风景方面还是够用的
我的西藏游记欠债了
经常都关注你的博客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