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瓷都景德镇游记
赵大宝
江西景德镇,中国著名的瓷都。说到茶叶,都知道西湖龙井,说道瓷器就马上联想到景德镇。高中同学CL远嫁江西景德镇已有数年。值此机会经停瓷都,一来是想和老同学叙叙旧,二来游览下这座瓷都。长途车站买了去婺源的车票,距离发车有两个小时的空隙时间,于是马上联系到CL,见面之后还不等我开口,CL就拉着我朝博物馆走去,准备担当起了导游的角色。让我觉得自己很功利,找老朋友就是让他免费当导游似的,至今想起心里还有些不自在。CL很热情,本身又是做陶瓷网站建设的 中瓷网 对陶瓷知识有独特的见解和学识,去年百家讲坛主讲陶瓷的马未都老先生来景德镇,CL就全程陪同,可见她的学识。景德镇市区不大,一条昌河穿成而过,街道整洁,在江西算是难得的卫生城市。因时间有限,只在市中心的集中的几个点转了一下,两个小时的时间,对于景德镇的瓷器只了解个皮毛。也算是“窥一豹而见全身”吧,中国瓷器博大精深,没有太多的精力去钻研,这几年逛的博物馆就当作是入门功课了。
↑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这也毫无悬念的成为了街景装饰的首选。上图路灯灯柱子上而下分别为青花、玲珑、粉彩和颜色釉。瓷的艺术在市政建设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刚下高速的转盘中间,摆放着硕大瓷瓶组成的雕塑,大小瓷器作坊在路的两旁热火朝天地烧着。
↑ 中国的英文叫China,china这个单词另一个意思叫做瓷器。这个单词的发音肯定来自汉语发音,CL告诉我说是“昌南”。当欧洲贵族看到如此精美的瓷器,便问道,这些瓷器来自哪里?商人答道:昌南(China)。所以后来外国人用昌南的读音(chāng nán)称呼中国。而这条河就是“昌江”,古代瓷器就是通过这里源源不断的运往世界各地。
↑ 这是一幅即将完成的水墨画。错了,仔细看看,背景不是宣纸,而是瓷板。在表面作画,然后烧制,一个瓷板屏风就烧制成功。此行见到了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 御窑厂 明清两代为供应宫廷所需瓷器而设的机构。明洪武年间始设于江西景德镇。明代一般由宦官充任督陶官;清初由工部、内务府派员,或由江西巡抚主管。乾隆以后,以榷九江关使管理,并以饶州同知、景德镇巡检司监造督运,遂成定制。所产瓷器称“官窑器”。
↑ 如果这是一幅刺绣,那也不足为奇。而能够出现如此细腻纹理的表面居然是瓷板,在瓷板上作画然后烧制成型,那就是一绝了。
↑ 灵动的鲤鱼
↑ 窑变 这是“窑变”的结果。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这种艺术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也造就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瓷器。
↑ 展厅一角
↑ 展厅局部
↑ 龙形瓷盘可以拿回去当床用了
↑ 窑址内的特色桌椅,瓷器拍摔,生活中,景德镇人应该都有小心翼翼的习惯吧?
↑ 这是路灯灯笼,据CL讲,晚上路灯一开,光线透过瓷板灯罩发出非常漂亮的光线,很是迷人。这种半透明的瓷器还是第一次见
↑ 升龙
↑ 虽是现代仿品,但做工一点不含糊。瓷器恋旧,越旧越值钱,瓷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自身,还在乎它存活了多久。
↑ 景德镇龙珠阁官窑博物馆 博物馆外景
龙珠阁坐落在景德镇市中心珠山之巅。明、清朝在此设立御窑,并派大监锯此坐镇,监造皇宫用瓷。这里留下了明清两代大量珍贵文物,龙珠阁也因此成了景德镇瓷器的象征。
1990年龙珠阁重建,采用明四暗七的结构。阁高三层,广阔数丈,围以红墙,复以黄瓦,气象威峨。阁之大门及内殿梁柱均髹以朱漆,金壁辉煌。阁中前后殿的神龛中设有白瓷跌坐观音、香炉、烛台及纯以夏布调漆为胎,身涂金彩之神像等,二楼则供有三教创始儿女仲尼孔子、释
文物专家介绍,明、清王朝曾在此设立御窑厂,御窑遗址大致是以龙珠阁为中心,方圆200亩,先后为明清两代20多个皇帝生产过瓷器。当时有督陶官坐镇,监造皇宫用瓷。该阁遂为御窑厂的代表性建筑,后逐渐衍化成景德镇的标志性建筑,成为景德镇的城徽。
“遗址中见不到一件完整的瓷器,”专家告诉记者,“原因就是御窑生产出的瓷器是专门供皇帝享用的,上交完皇宫规定的瓷器数量后,多余的瓷器就地销毁,否则的话就会惹来杀身之祸。加上皇宫用瓷的制作,用料、烧制都非常讲究、繁复,标准极其严格,稍有瑕疵都必须在督陶官的严密监督下砸得粉碎,碎片按规定全部掩埋在珠山——其实有些在我们看来已经是非常完美了。” 迦牟尼、老子李耳之塑像。另设有战坛,安放沙盘銮笔。
↑ 馆藏文物 明 洪武 青花松竹梅纹执壶
↑ 瓷缸局部 流光溢彩
↑ 青花瓷盘
此处出土瓷器大多是碎片,景德镇的瓷窑大多是官窑,顾名思义,烧制好的东西要进贡朝廷,民间不准私藏。即使烧纸有瑕疵的瓷器也都是就地打碎、掩埋。所以说,好瓷器烧到一定程度后,要想登峰造极,那就得靠摔,去粗取精,留下的都是精品。后人经过挖掘整理,破镜重圆,这些瓷器才有幸重见天日。只不过都已经残缺不全了...
- 1
- 大宝的回复:
- 刚开始写错了,写成昌河了
- 1
要想拍好
真难
景德镇的瓷器不知道当地卖得如何?
拍摄博物馆一定得用三脚架,要不效果很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