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婺源 |
  • 1
预览模式: 图文 | 列表

       本篇是骑行婺源的结束语。是由思溪到彩虹桥的一段路,思溪是著名的《聊斋》影视城。当地不是每家的房子都可以拿来当作景点去分享门票的收入,碰到一位当地农户,他家的房子160年了,但还比较年轻。离开思溪,朝清华彩虹桥骑去,又是缓上坡。

查看更多...

        沿着北线一路上坡,来到思溪延村。中国四个字的地名还真不多见,到了以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两个村子,因为彼此距离较近,景点总称思溪延村,只要在一个进口处刷卡,两个村子都可以自由通行。延村是个商宅村,思溪是官宅村,官宅与商宅的建筑有所不同,官宅讲究气魄,商宅注重财运。在重官轻商的年代,商宅村建的自然没有官宅村大气。“士农工商”的排名反映了当时经商人地位的低下。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其中婺源人多茶、木商,歙县人多盐商,绩溪人多菜馆业,休宁人多典当商,祁门、黟县人以经营布匹、杂货为多。

查看更多...

        离开晓起,已经接近中午,跨上车子朝下一个目的地“江岭”赶,晓起和江岭的路上风景旖旎,乡村建筑清新自然,古树半躺在河边,石台阶缓缓伸向水中,人们淘米洗菜,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这流淌不息的河水,古樟树随处可见,当地人用樟树根做成木梳卖,整个村子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以为江岭也是一个古村,但到了接待点,工作人员向山上一指,只见一条崎岖山路通向山顶,天真的以为古村子在山顶上...

查看更多...

        晓起分为上晓起村和下晓起村,两村由青石板的古驿道相连。石板中间有一行凹陷的车辙,是两村人、物往来流通时,使用独轮车留下来的印记。留下来的还有人们对青石板的信任,一百多年来从未换过。很遗憾,回来后才后悔当时我没有给青石板拍个特写。多数导游认为两个晓起差不多,参加旅行社旅游的人群基本上都是被导游安排在较近的下晓起游玩,上晓起因为要徒步走一段青石板路,导游一般都会含糊带过。对于骑单车的我,能够在古老的青石板上骑山地车是很幸福的事。

查看更多...

        “晓起攀花折柳枝”,单从这句诗来看,很难发现其中居然还有一个地名,晓起,一个很不俗的名字。相传在一千多年前,安徽人汪万武等一群人逃乱南奔,逃至现今的晓起村时,天刚拂晓。众人见这里群山环绕、溪水横亘,风景奇美,于是商议着在这里定居了,村子就以抵达的时辰定名为“晓起”。晓起分上晓起和下晓起。正如它的名字,晓起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在众多雷同的古村子中,塔依旧能够脱颖而出,让人流连忘返。汪口到晓起的路程也很短,连接这两颗明珠的路上依旧有着如画的风景,慢慢悠悠,一不小心就晃到了晓起,早餐是在汪口买的两个馅饼,嫌太烫,放在背包里,到了晓起才拿出来吃,温度正合适,在村口的大水车旁,坐在古樟树下的石凳上,大口的吃了起来,吃完了才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多买几个,味道实在太好了,6毛钱一个,物美价廉的馅饼。馅饼的故事就到这里,剩下的时间留给晓起。“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首诗是对清代建筑晓起的真实写照,李坑看小桥流水,汪口看祠堂,晓起看的就是古树。村子背面的古樟树林是这里最迷人的地方。最大的樟树树冠荫蔽,几个人合拢都抱不过来,虬枝盘结的枝头和树根彰显着古树的沧桑,而这里还隐藏着另一个称奇的东西...

查看更多...

        天井廊上的木雕特写。天井廊上的雕刻,以卷云花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为内容,层次鲜明,形态逼真,立体感很强。

        晨曦之时,青烟绕囱,阳光衍射,人们继续着千百年来不变的生活方式,但突然有一天,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因旅游而发生了变化,这种男耕女织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当婺源再也承受不起徽派厚重的文化与历史的时候,文化悲剧就会开始。当地人和凡人一样,正逐渐的被现代化的一切所代替,并且这种方式已经渗透到了婺源县城,而如画的乡村可能会是下一个被现代化的目标。对于中国最美的乡村这个头衔,更多的是属于外地人,而“围城”中的徽州遗民向往的恐怕是我们正打算摒弃的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婺源就是一艘承载着徽派文化的船只,因为历史的变迁,搁浅在了江西这片土地上,而婺源的民居和文化却鬼使神差,因这个错误而保留了下来。

查看更多...

        对于徽州的思考还是在九江才发起的,婺源给我最大的惊喜就是他居然是徽派建筑的代表地,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每去一个地方我都尽可能不去查看他的资料,想亲身体会一下,把惊喜留给现场。骑单车游览此地也算是人生难得的福气,李坑的美让自己在那呆了半个下午,柔美的光线让这个小桥流水的古村更显徽州本色,时间与快门就这么慵懒的浪费在了李坑。收起相机,骑上单车已经接近下午四点半,整理好装备,继续赶路。山间地头间,矗立着素墙黛瓦的建筑,虽说是新修的房子,但也都遵照的徽派建筑的风格来建造,一点也没有凑合的意思。李坑距离汪口并不远,一个小时车程,不行,慢慢走近这座暮色的古村。深知傍晚的光线不利于拍摄,于是沿着窄窄的巷道,穿到村子的尽头,找了一家家庭旅馆住下了。而汪口不想平平淡淡的展示着自己,一场小雨让古村子更有诗情画意。李坑看小桥流水,到了汪口,看的就是祠堂了。村口的俞氏宗祠趁着天还没有全黑,跨了进去...

查看更多...

李坑概况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李坑的建筑风格独特,是著名的徽派建筑。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南宋年间出了一位武状元,名叫李知诚。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查看更多...

        在江西的高速路上有两个复杂的字经常出现:“赣”和“婺”。两字均是从古地名传下来的。如果给这两个字再找一个伙伴,那应该是“徽”。婺源与“徽”这个字有着深厚的渊源,因为婺源自古以来就是安徽的一部分,该地的建筑是徽派建筑的典范。也就是在最近的60年里,婺源却成了江西的孩子。

        婺源属于古徽州,相比江南水乡建筑的柔美,婺源的建筑多了些墨香的味道,镜头中一张张取景,凝视良久,仿佛能够透出墨迹来。这里不仅出产茶叶,更盛产文人,也正因为文化内涵的存在,婺源的徽派建筑群更显得厚重,有积淀。来这里之前一直以为婺源的美在于一个古城的美,而走进婺源才发现这里的美是嵌在县城北部的小小村落。虽然这里已经商业化了不少,但又一想:经济的发展让自己有能力在祖国的各地来去自如,同样,婺源也因经济的发展按照自己的命运实现着城市化。如今的中国旅游只不过是这两种不同发展方的一次尴尬的碰撞而已。

查看更多...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