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Photography | 预览模式: 图文 | 列表

         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最近没有怎么出去折腾相机,躲在家里整理硬盘的时候发现了这组图片,是年初朋友传给我的。放上来凑个分子,一起分享下。特别是是对喜爱汽车的朋友。

        你准备好了吗?我们将开始一段视觉飨宴的旅程,这里展示的是人类现代工业、科技和艺术的结晶,它就是德国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奔驰博物馆创建于1936年,它是奔驰汽车从发明到发展的一本历史教科书、一部完整的汽车发展史。从最早的奔驰一号车和戴姆勒一号车,第一辆打破记录的奔驰赛车,到现今高科技奔驰,奔驰无不证明着自己在汽车工业的地位。1961年,奔驰公司建造了一个更大的博物馆,共有300万的参观者目睹了奔驰汽车的风采。博物馆于1985年翻修,并在1986年重新开放。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在2006年5月开放的全新的现代化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筑为不规则的三棱圆柱形,共分9层,展出面积达到16500平方米,陈列有175款各式奔驰汽车。 

查看更多...

        拍摄地点:成都市天府大道北段,位于三环外。成都只有20%的可观看几率,自己本来也不抱太大希望,因此没有拿三脚架。单位外云层很厚,据传市区在下雨,因此我是比较幸福的。在白夜的时候根本无法观测到任何日食现象,因为云层过厚。只能感受这种黑白的变幻。当天空变亮,人群散去,突然有人惊声尖叫,抬头仰望,奇观展现!

        拍摄器材:佳能400D EFS17-85mm 使用长焦端85mm拍摄,因为刚开始是弱光下拍摄,并且没有带三脚架,ISO设置为1600,当发现钻石环出现,顾不得调整ISO,只设置了连拍模式,然后对着天空就是一通扫射。事后发现此选择非常正确,如果但是再设置ISO,恐怕日食又躲进云层里了。高感光带来高噪点,因此这次拍摄是完美的遗憾。云层成了天然的滤光镜,光线还达不到损坏眼睛和相机的地步,所以选择直接对着太阳拍摄。原图亮度比较高,我后期处理压暗,便于突出日全食现象。从云层中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是有贝利珠的,组图中的最后一张。

查看更多...

单车旅行图片        这又是一组国外的单车旅行图片,网上比较经典的图片几乎都是欧美舶来品。国内很多摄影领域尚未起步,比如说单车旅行摄影这一块。我也曾遇到过以下图片中的景色,但却没有拍摄出如此赏心悦目的图片。也许是旅途太累,也许是没有合适的模特,也许光线不适宜,也许是同伴在催促自己赶路。总之,这是一块自己非常喜欢但却没有任何建树的领域。所以在这里上传国外的精美图片也是鼓励自己的一个方式,一次旅行能有一两张这样的片子出来也就很满足了。图片中的车子很多都赶不上国内单车爱好者的座骑,甚至有的山地车都没有配置前叉,但图片整体感觉比我们专业。不小心又崇洋媚外了一把:)我感觉国内的摄影爱好者,把注意力转移到中国传统的审美领域,比如对梅、竹、兰、菊的拍摄,对政治性很强的壮美河山的拍摄,标志性景点的拍摄,或者是对自己在主观意境的表达,往往希望一张图片里包含千万种感情而却忘了摄影是一个减法的艺术。

查看更多...

三圣乡荷塘月色荷花        这是一组荷花的图片。对于这种类似静物的拍摄自己很不在行,自己目前镜头的光圈不够大,长焦端也拉不近自己喜欢的荷花。因此只是走马观花随便拍拍,作为一组小品传上来。成都的火锅材料中有一项就是藕片,看着火锅店每天消耗数量惊人的藕片,就可以推断得知在成都周边会有多少荷塘。三圣乡的荷塘月色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这里作为花卉种植和交易市场,不仅仅是荷花,其他各类观赏花卉也是应用尽有,很多城里的老人周末到这里买几只香水百合带回去,插在屋子里能放上几天,而价格却是城里的一半。继续回到荷花的话题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性格和与中国文人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今天从另一个角度来诠释荷花,那就是荷花与佛教的关系。荷花在佛教中称呼为“莲花”更加恰当些。

查看更多...

        如果40多个明星打包出现在一个舞台上,还真有些目不暇接。感谢神秘人士送给我的两张票,金票980元一张很有抢钱的味道,但无论如何,感谢神秘人士赠送的两张金票,神秘人士就让她继续神秘吧,不多介绍了 thanks. 天空提前下了一场暴雨,把浑浊的空气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视线通透。如此的如此让人对演唱会更加期待。进入会场后突然发现整个会场被90后占领了,看台的座椅上黑压压的一片人,“杰”“笔”“罗志祥”的荧光板星星点点的,他们属于“山上的朋友”那一类,都是歌友会、fans团,可以说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么多90后。说真的,和我们80后还真的很有区别,用发展的眼光看,我们落伍了,坐在中间的位置上,聆听着歌迷对偶像的尖叫,我和源子的内心蜷缩在一起,感觉这里不属于我。那一刻,我真希望自己是在“纵贯线”的现场。

查看更多...

        万佛寺位于成都市西门外通锦桥,相传建于东汉延熹(公元158—167)年间,是成都著名古刹,从南朝至明代的千余年间,香火连绵不断。根据文献和出土造像题记,万佛寺南朝时名安浦寺,唐代名净众寺,宋代改名净因寺,明代又名万佛寺,明末毁于兵乱。

        万佛寺遗址自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出土以来,先后四次出土了大批石刻造像,约二百余件。其中,有两次出土的造像大多为四川博物院收藏,内容有佛像、菩萨像、造像碑、造像龛、伎乐像及各种建筑构件。其出土的南朝梁(公元420年—589年)造像刻有明确的纪年,是研究早期佛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万佛寺石刻造像在四川乃至全国石刻造像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题材丰富,布局复杂而完整,雕刻细腻而精美,其中的不少精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被收入各种图录中。我们从馆藏万佛寺石刻中挑选出部分精品,同时也附带选出几件我省其它地区出土的石刻造像进行展出,以满足广大群众对佛教艺术的需求。这是成都万佛寺石刻出土一百余年第一次集中展示,它将让你领略到佛教艺术的魅力。

查看更多...

         几乎所有去过藏区的朋友回来后都喜欢和身边的朋友摆谈那里通透的空气,、蓝的天空、洁白的雪山,那里的人们的装束、神情都和内地人的模样不一样,藏区永远神秘,藏传佛教更是复杂。我曾经有心去记住藏传佛教的几大支派,但当你住了几个又发现还有更多小的派别、学名、俗称,藏语名称等混在在一起,天呐!更何况里面出现的众多绕口高僧的名字。但有一点,都认为释迦摩尼佛是唯一的佛祖。因此,内地的大乘佛教和藏区的藏传佛教还是有很多共通的,比如佛教器物中都有莲花,都有打坐,都有温书菩萨,只不过叫法不同。今天有位打算去贡嘎山的朋友问我贡嘎寺有没有烧香的地方?用不用带些香烛。殊不知藏区寺庙里面不供香火,只点酥油灯。很多时候我们对佛教的理解更多的是把儒、释、道的思想混为一谈来理解,但也怪不得我们,《西游记》中天庭里面,观音(佛)和太上老君(道)还同朝为官呢。
对于修行的理解不一样,很多臧传佛教中的做法让我们觉得有些残忍和血腥。下面的内容会有提到。

查看更多...

大清雍正年制        这是和源子第二次来到四川省博物馆新馆。第一次来的时候新馆这里还没有对外开放,4月份的时候不知道哪个孙子在网上发布了新馆已经开放的消息,我领着源子欢天喜地的来到浣花溪公园旁,看到的是整个场馆还在装修。要到2009年5月1日才正式开放。 每天限定4000人参观,免费领票、凭票入场。这是我参观的第一个免费博物馆,并且是一个收藏了海量国家级文物的博物馆。我一直认为:博物馆本来就应该免费对公众开放,考古工作人员本身并不生产古董,只是在挖掘祖辈的遗物。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没有理由要收费才能参观。今天是周末,在书吧用了3了个小时的时间来编辑这篇日志的图片,因为对古董和文物很感兴趣,基本上是一边欣赏一边编辑。一个个物件儿透着灵性,只不过在博物馆和这些东西视线交流的时候,有一面厚厚的玻璃隔断很不爽。但看着满地奔跑的小孩子还真觉得这些玻璃很有必要。免费参观博物馆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既然是免费,逛博物馆的成本和逛商场的成本是一样的,很多还不懂事的小朋友在里面嬉戏玩耍,追逐跑跳,附近的很多老人来这里的原因也很简单:这里有免费的空调。环境如同商场,只不过这里的东西属于非卖品。

查看更多...

09-05
26

大宝的摄影感言

摄影器材        摄影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当自己手中现有的器材不能满足摄影要求的时候,比如进光量不够,我们就得增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门速度,如果还是不够的话就只有提高感光度。大光圈的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如F8、f 11),快门速度降低可能导致图片模糊,提高感光度后图片质量会下降 。没有完美的方案,只有在现有的器材上灵活取舍。当觉得感光度不够,连拍能力不够,像素不够,镜头光圈不够,或者说相机造型不够酷的时候,以上的任何一项都会导致你有换相机、换镜头或其他配件的冲动,这就是摄影中毒的根源。而大部分时候不够用的是自己的摄影技术和拍摄思想。

        有的朋友问我,你看下这张照片是佳能相机拍摄的还是尼康相机拍摄的?这个问题有些难以回答,不亚于马诺里面对“为什么要登山?”这个命题,不过这让我突然想到一个比喻,如果一个人用英语口语与你交谈,你能从他的发音中听出他来自哪个省的话,无疑他的发音是失败的。同样,透过照片猜相机也是很荒谬的事情,更何况一幅作品与相机本身的影响并不太大。绝大多数不从事摄影的人关注的是这张照片如何吸引我,画面中的神态、色彩是如何的让我很感叹。

查看更多...

        这是第二次和源子来到锦城艺术宫。这是一场劳动节主题的晚会。政治性色彩比较强烈,始终在一种煽情的旋律中进行。歌颂劳动者,最主要的是歌颂抗震救灾中的劳动者。五一劳动节,五 一二汶川地震,今年的劳动节天生就被注定联系在了一起。经历过地震,我更希望忘却这段可怕的记忆,现在对五一二地震这件事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媒体。如果我是灾区群众,我希望这个地震一周年能够平平静静的过去,多谢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少些个媒体的宣扬,抚平的伤疤可能会因为电视报纸上铺天盖地的宣传再次被揭开。至于有些的人为了灾区群众,父亲重病卧床,母亲伤残,妹妹无地方可住,也不回去看下家人。

查看更多...